5.2.7.4 同涂色法测量齿轮副的接触面积应;符合表13规定。接触面必须均匀地分布在节线上下,一般空载时接触面应靠近锥齿轮小端。
5.2.7. 5 用塞尺法、压铅法或千分表法测量;齿轮副侧间隙应符合表14规定。
5.2.7.6 用压铅法测量齿轮副的项间隙为0.2-0.3m大(m大为大端模数)。5.2.7.7 齿轮因啮合不贴实,可在大齿上修正齿形来调整,其修正极限面积应符合表15规定
5.2.7.8 齿轮节圆处齿厚的最大允许磨损值应符合表9规定。5.2.7.9 一般小齿轮的轴向定位以大齿轮的轴心线为基准来确定,而大齿轮一般以调整侧隙决定轴向位置。5.2.7.10 以背锥面为基准的锥齿轮装配时将背锥面对成齐乎来保证两齿轮正确的装配位置。5.2.8.1 用涂色法检查齿轮副的啮合情况,啮合接触面的正确位置应分布在名义接触迹线的上下两侧,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6规定。单圆弧齿轮的名义接触线距齿顶的高度:凸齿为0.45mn,凹齿为0.75 mn (mn为法向模数)。接触面积应符合表16规定。
注:1.mn为法向模数;2.以上均指经过跑合的。
5.2.8.2 用塞尺法和压铅法测量齿轮副的项隙和侧间隙应不小于表17规定数值的2/3。
5.3.1 上、下机壳的结合面可采用着色法检查,再根据着色情况进行机械或人工研磨。5.3.2 上、下机壳的结合面,在未紧固螺栓时,用0.05塞尺检查剖分面接触的密封性;塞尺塞入深度不大于剖分面的1/2。如达不到要求,可用着色法检查研磨,接触点应不少于2.5点/cm2。5.3.3 轴承孔磨损后,可根据磨损情况,将:上、下机壳的结合面;各去掉约1mm,并研磨合格。再用螺栓把上、下机壳连接一起用镗床将孔加工至规定尺寸。5.3.4 轴承孔表面粗糙度为伊,配合公:差为H7。5.3.5 用芯棒法测量轴心的中心跟、平行度垂直度、位置度必须符合表5、表6、表10表11的规定。5.3.6 机壳局部破裂时,如强度上许可,可用镶补、贴补、粘接、焊等方法修复。5.3.7 机壳安装时,应在结合面上徐密封胶,以保证其密封性。5.4.1.2 过盈配合的轴承,可用热机械油加热的方法进行装配,油温不得超过120℃5.4.1.4 圆锥滚子轴承根据标准给出的轴向游隙,留出足够的间隙。5.4.1.5 滚动轴承应无损伤、锈蚀、麻点、变形松旷等缺陷。5.4.2.1 轴承合金与瓦壳不得有分层、脱壳现象,合金表面不允许有裂纹、重皮、夹渣等缺陷。5. 4.2.2 瓦背与轴承座应紧密均匀贴合,用着色法检查,接触面积不少于50%,一般应有0.02-0.04mm的过盈量。5.4.2.3 用着色法检查,轴颈与轴瓦的接触状况。接触角应为60º-90º,每平方厘米有2-4个点。
5.4.3 没有益机壳以前用手盘动齿轮应转动灵活及无异常声响。
齿轮减速器属于附属设备,它的试车与验收一般同主机同时进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检修完后,可专门进行磨合运转。6.2.1 空载试车:在额定转速下,正(反)向运转时间不得小于2小时。6.2.2 负载试车:在额定转速、额定负荷下进行,根据需要可单向或双向运转,时间不少于2小时,运转过程中应平稳,无冲击性噪音和异常振动,各密封处,接合面不得渗油和漏油。6.2.3 运转时油温不得超过40℃,滚动轴承温度不大于70℃。检修质量符合要求,检验记录齐全准确,经试车合格后,可办理验收手续,交付生产使用。7.1.3 临时处理故障,必须办理安全检修任务书,采取可靠安全措施,并按规定进行审批。7.1.4 凡属转动外露部分,必须有安全防护装置。7.1.5 设备运行中,不得在转动部位擦抹设备或进行检修。7.2.1 检修前必须按规定办理有关安全检修手续及证件。7.2.3 选择的起重设备及机具要足够安全,‘并在检修前仔细检查,起吊时严格遵守起重安全技术规程。7.2.4 设备的拆卸、清洗,更换的零部件以及检修工具要整齐摆放,做到文明检修。7.2.5 检修人员必须遵守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本企业的安全检修规定。7.3.1 减速机试车注意事项,按主机的要求执行。7.3.2 试车中如发现有不正常声音应立即停车,找出原因并消除缺陷后再试车。
佛山市南海现锋电机传动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经理
联系电话:18900872687